龙生九子传说

中国古代传说
1
4
龙生九子传说,是中国古代传说,其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但直到明代,龙族传说才真正兴盛起来[1][4]九子形象独特,都不成龙,各有所好各具其能。[5][6]也有"龙生九子不成龙"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兄弟性格各异。[2]
龙是中华民族图腾,关于龙的九子版本众多,其中明武宗内阁首辅李东阳在《怀麓堂集》中所记载的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chī],以及明代大文豪杨慎在《升庵集》中记载的[][]、螭吻、蒲牢、[]犴、饕餮、趴[][]眦、狻[]椒图,最被世人认可。[4]
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来表示极多,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龙的九子中的“九”并不是只有九种,而是很多的泛指,在九子之外还能看到其他龙子。[3][6]

传说起源

最早记载龙有九子的著作是汉代刘歆撰《西京杂记》。该书卷2《河决龙蛇喷沫》曰:"舞子河决,有蛟龙从九子,自决中逆上人河,喷沫流波数十里。其中"九"言其多,并非实指。清汪中《述学·释三九上》曰:"因而生人之措辞,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三,以见其多;三之不能尽者,则约之九,以见其极多。此言语之虚数也。中国古代有以"三"表示多、以"九"表示极多的习俗。"龙有九子"是指龙子很多,后来演变为"龙生九子"的说法。[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