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天挺

元朝大臣
郝天挺(1247年—1313年),中国元朝时期的政治人物、文学家。字继先,号新斋,是河北安肃的汉人。其父郝和尚拔都自幼被掳入蒙古长大,战功彪炳,成为大蒙古国的大根脚家族,其父封五路军民万户,卒葬三原县修真乡长孙村(今三原县鲁桥楼底村),郝天挺兄弟以父葬其地而徙居三原县,遂为三原县人。
郝天挺早年师从元好问,以勋臣子召备宿卫。历任云南行省参知政事、陕西汉中道廉访使、吏部尚书等职,后为江浙行省左丞。1307年因拥戴元武宗有功,拜为中书左丞。元仁宗即位后,召与诸老臣共议大政,后历任江西河南二省右丞、御史中丞,官至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死后谥号文定。
郝天挺在文学上造诣很高,擅长写诗。曾为其师元好问所辑之《唐诗鼓吹》作注十卷。又仿此例,辑宋、金、元三朝名人诗篇为《鼓吹续音》十二卷。在元世祖至元后期任云南行省参知政事时,曾修《云南实录》五卷,并兴学大理

人物生平

关于郝天挺的族属,历来众说纷纭,《元史·郝天挺传》中称他“出于(蒙古)朵鲁别族,自曾祖而上,居安肃州”,因此后世学者多称其为蒙古人,元史专家方龄贵还称其为“入居内地较早已经汉化了的蒙古人”。而历史学家陈垣先生则在其名著《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将其视为华化之西域人。事实上,郝天挺是汉人。首先当时与郝天挺酬唱的文人学士无一称他是蒙古人,而赵孟頫为其序之《唐诗鼓吹》也是如此。按照元人属文惯例,如果提到蒙古人的话要特别注明“国人”或“蒙古人”,所以郝天挺不可能是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