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和平解放

1948年10月17日在长春发生的事件
1948年10月17日,东城守军国民党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所部2.6万余名官兵在长春起义,长春作为伪满时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长春城内和郊区筑有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国民党军在日军防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城防,并指派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10余万重兵驻守长春,以牵制东北人民解放军主力于北线而不致过早南下作战。[2]1948年6月起,解放军对长春实行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共成立了滇军工作委员会负责争取六十军的工作。辽沈战役开始后,国民党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开始进行起义准备工作;10月16日,曾泽生与解放军商定了起义的具体计划,17日下午,曾泽生出城与解放军具体确定了交接防地的时间、口令、办法;17日午夜[a],解放军接防部队进城,六十军同时撤出城外,开往九台休整。1948年10月19日,国民党“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官郑洞国在长春率部放弃抵抗,至此长春和平解放。[3]
长春起义是解放战争中第一次争取成功的国民党整军起义,对瓦解国民党军、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具有重大意义。[4]

事件背景

长春作为伪满时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长春城内和郊区筑有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国民党军在日军防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城防,并指派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10余万重兵驻守长春,以牵制东北人民解放军主力于北线而不致过早南下作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人民解放军在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先后发起夏、秋、冬三大攻势作战,迫使国民党军队龟缩到长春沈阳锦州等孤立城市据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下一步全歼东北国民党军并解放东北全境创造了条件。[2]194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长春实行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滇军工作委员会负责争取六十军的工作。辽沈战役开始后,驻守长春原属云南滇系部队国民党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开始进行起义准备工作。[5]

事件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