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规

东汉时期将领、学者
皇甫规(104年-174年),字威明,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平凉)人。东汉时期将领与学者,是度辽将军皇甫棱之孙,扶风都尉皇甫旗之子。与张奂、段颎并称为“凉州三明”,在当时京师享有盛誉。[1][2]
皇甫规出身于安定郡望族,精通兵法,关心国家大事。曾任护羌校尉、泰山太守、度辽将军等职,被封为寿成亭侯,但辞不受。在汉顺帝永和六年(141年),在西羌起义期间担任安定郡一功曹,凭借对羌汉战事的深入分析,成功预测并阻击羌军,因而步入仕途。后因直言不讳抨击朝廷腐败,被贬为郎中,转而在平凉讲学十四年,培养了大量学生。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任命其为太山太守,成功镇压山东地区的叔孙无忌起义,随后升任中郎将,主管关西军事。延熹五年(162年),皇甫规再次平定沈氐羌起义。[1][2]
皇甫规为人刚直不阿,清廉爱士,善于识别和推荐贤能之士,积极推行屯田制,安定西陲。他的著作《举贤良方正对策》等二十七篇流传至今。皇甫规在平定边疆、维护国家稳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1][2]

人物生平

献策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