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杂志

宋代周煇所著的中国南宋史料笔记
《清波杂志》(Miscellaneous Records of Qingbo)是由南宋周煇所著的中国南宋史料笔记,[1]成书时间大致为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2]每一卷由诸多短文组成,共计十二卷,333则。[3][1][4]
绍熙三年(1192),周煇在“自序”中写道,“早侍先生长者与聆前言往行,有可传者。岁晚遗忘,十不二三,暇日因笔之。”天南海北,甚至连金国都留有他的足迹。回忆往事,周煇把平生所读、所闻、所见、所游,记录成集,以居所清波为名,取名《清波杂志》。另有《清波别志》三卷。[3]
《清波杂志》一书纪前言往行及耳目所接之事,如典章制度、时事政治、名人逸事、风俗物产、气候饮食等多方面,保存了大量宋人佚文、佚诗、佚词,是宋人笔记中较为著名的一种,也是研究宋代历史、社会、思想和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作为曾出使金朝的人员,周煇更在《清波杂志》中记载了宋金结盟的细节。[3][1]

创作背景

周煇字昭礼,生于1127年1月,按当时的纪年为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十二月。周氏是海陵望族,住在城南丛桂坊,当时谚语有“一学许查周”,说州学里读书的尽是这三大姓的子弟。不过,周氏并不是土著,宋初远祖周敬述到泰州任知州,这才定居海陵。靖康之乱周氏又随高宗南迁,到了临安(杭州)。周煇的父亲仕途不得意,但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家中藏书达几万卷,平时父子自相师友。周煇一生没有做过官,60多岁时出使金国,是作为使者下属去的。他自幼跟随父亲到过很多地方,成年后自己也在多处行役,扬州、建康、无锡以及江西许多地方都留下足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