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8岁老人黄日新在北京海淀区六郎庄建造了8间“胶囊公寓”,每间面积不到两平方米,却可躺、可坐、可看电视和上网。黄日新是去年在报纸上偶然看到日本的“胶囊旅馆”后,萌发了自己建造“胶囊公寓”的想法。他 表示建造这样的公寓不为赚钱,只想找到一种解决刚毕业大学生过渡房问题的办法。黄日新老人在2010年8月推出第三代“胶囊公寓”。 产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日本为了解决加班晚了赶不上末班车及酒后不能开车的人临时住宿过夜的一种快节奏地旅宿形式,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完善,由于他的高度节省空间及运营成本,低碳、环保形式的先进模式,现已被许多国家的商家及人们所接受,是大多低收入人群及游客的经济旅宿场所。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