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载生(1906-1986),出生于均楚罗家桥的一个六代中医眼科世家。他在高小毕业后跟随父亲学习眼科医学。1927年,唐载生在湘潭市[1][2][3]双街口开设了眼科诊所。1950年起,他开始在醴陵、湘潭、株洲、浏阳、衡山、攸县等地定期定点轮流门诊,吸引了众多患者的就诊。1956年,唐载生被聘请至醴陵中医院工作,成功治愈了许多失明患者。他的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曾任醴陵县第二届、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醴陵政协一至五届委员,其中二、三届还担任常务委员。1986年12月8日,唐载生因病去世。 人物经历
唐载生自幼接受家族传统的眼科教育,后在湘潭市双街口开设了自己的眼科诊所。1950年代初,他在多个城市开展定期门诊服务,其医术赢得了患者的信任。1956年,唐载生加入醴陵中医院,继续发挥他的专业技能。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唐载生不仅继承并发展了家族的眼科技术,还在治疗暴盲、青盲、虬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还研发了多种有效的眼科药物,如“红金膏”“磨 障丹”,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此外,“目炎平”“明月汤”也被收录进相关医学文献中。1983年,唐载生成为株洲市政协委员。他的事迹被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报道,题为《中医世家谐新篇》。1985年,湖南省卫生厅表彰了他的长期中医工作,颁发了荣誉证书。 荣誉与影响
唐载生曾在全国砂眼防治研究会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他的著作超过10万字,部分内容已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他的医学成就和社会贡献使他成为了当地乃至全省的知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