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仁

中国著名琴家
林友仁(1938年8月11日—2013年10月12日),祖籍台湾,出生于上海,成长于南京。他是中国广陵派古琴演奏家和音乐学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师承包括刘少椿刘景韶顾梅羹、沈草农和卫仲乐等。[1]
他的演奏风格自然,其教学方法别称 “松 — 钟功”,既独树一帜,又继承传统精神。他的琴艺和对古琴艺术的理解与贡献,对广陵派古琴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物经历

林友仁自1956年踏上了古琴学习之路,最初由金陵派的夏一峰引领入门,随后成为广陵派大师刘少椿的弟子。1958年,他迈入上海音乐学院的殿堂,与刘赤城一同作为该学院首届古琴专业的学生。在学院的学习生活中,他主要受到刘景韶和卫仲乐两位老师的教导,同时也向顾梅羹和沈草农等琴家求教。
1963年,林友仁完成了学业并选择留在学院工作,成为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研究室的一员。他担任了夏野教授的助教,并同时兼任古琴教师,专注于古琴艺术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在上海音乐学院,林友仁教授不仅传授琴艺,也致力于学术研究,最终以教授的荣衔结束了他的教学与研究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