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黄酒

特色传统名酒
客家黄酒是一种特色传统名酒,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深圳市坪山区。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因此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客家黄酒的制作过程包括挑选糯米、清洗糯米、浸泡糯米、蒸煮糯米、撒曲入缸、封缸灭菌和储藏发酵。这种酒色橙黄,味道香甜,令人回味无穷。在客家地区,喝黄酒是一种普遍的习俗,尤其在喜庆节日中用来款待宾朋。此外,产后的新妈妈也被鼓励饮用黄酒以促进康复。客家黄酒的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东省和鹤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客家文化[1]

简介

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摆筵席宴宾客,称之为“做酒”,如子女毕业要“做毕业酒”,婚娶要“做暖轿酒”,“做完婚酒”,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酒”,满月要“做满月酒”,周岁要“做周岁酒”,老人寿辰要“做生日酒”,工匠拜师学徒要“做拜师酒”、“做出师洒”,诸此种种,显示了酒在客家人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不过客家人所说的酒,特指的是用糯米特制的黄酒,这种黄酒,客家人家家户户都会酿制,酿制一般由家里的女主人承担。酿制黄酒水平的高低,还是衡量一个客家妇女能干与否的标准呢。
在客家人的饮食中,饮酒是很普遍的习俗,客家人年长的会饮,年小的也会饮,有的客家地区在盛夏时还以酒代茶,普遍饮用。至于节庆佳日、喜庆寿诞上、酒是缺少不了的助兴饮品。
客家人的黄酒除了自饮待客外,也是亲友间来往时的礼品,特别是在婚礼中黄酒是女方回赠男方的重要礼品之一,女方将黄酒和其它礼礼品装在一起,用扁担挑送,俗称“送酒担”,而且所送的酒一般是由女方亲自酿制而成的。另外客家人家里如生了小孩,婆家必备公鸡一只、黄酒一壶、另鞭炮一挂,送往女方娘家报喜,俗称“报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