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农理论》是2000年08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经济学著作,作者张五常。本书主要是以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分成租佃制度作出了新解释,推翻了以往的传统理论,建立了“新佃农理论”。[1] 内容简介
《佃农理论:应用于亚洲的农业和台湾的土地改革》除了前言、附录和参考文献以外,共有9个章节。该书研究的是私有产权下的制度选择问题。假设劳动力是佃农的私产,而土地则是地主的私产,假设没有政府的干预,那么显然,合约的选择一定是交易费用最低的那一种选择。张五常总结出来的结论是:在没有交易费用的世界里,无论哪一种合约只是形式上的区别,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而在具有交易费用的世界里,合约的选择就要涉及三类交易费用的大小:量度费用(量度最后要分成的产量)、监管费用(监督参与各方是否努力工作)、信息费用(未来产量事先是否容易知道或肯定,参与各方的预计是否容易达成一致)。固定租金合约的前两种费用显然较低,但是最后一种费用即信息费用高,所以分成合约就有可能被采用,这里面暗含了“风险共担”的味道。
作品目录
前言 |
第一章 导言 | 第二章 佃农理论 |
第三章 有关分成租佃制的传统观点和对可选择假说的检验 | 第四章 交易的费用、风险的规避与合约的选择 |
第五章 减租对土地转让的影响:补偿性合约再安排的假说与证据 | 第六章 减租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增加耕作集约度假说 |
第七章 减租后投入调整 的证据 | 第八章 耕作集约度增加:作物选择模式、单位产出及边际生产率 |
第九章 结论 | 附录A 对隐性失业和二元经济假说的评论 |
附录B 中国定额租约和分成合约的地租 | 参考文献 |
《佃农理论》:一个学生的回忆 | 《佃农理论》:另一个学生的一些反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