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颜喀拉山脉

楚玛尔河—通天河与黄河干流之间的山脉
巴颜喀拉山脉(英文名:Bayan Har Mountains[2],蒙古语意为富饶青(黑)色的山[3])是位于楚玛尔河—通天河与黄河干流之间的山脉,是昆仑山系的南延分支。该山脉总体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西北在昆仑山口之南的不冻泉附近与东昆仑山相接,东南出青海省与岷山及邛崃山过渡。在青海省境内延伸750千米,宽100-150千米。[3][4]
巴颜喀拉山脉以弧形绵延于流域南面,是黄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黄河发源于山脉西段海拔5202米的雅拉达泽山以东的约古宗列盆地。该山为古夷平面上的残留山,在随青藏高原抬升的同时受到剥蚀,山脊绵延起伏于海拔5000~5300m之间。[5]该山脉北坡较为平缓,南坡则陡峭,形成众多深邃峡谷。[6]巴颜喀拉山脉整个山峰没有明显的主山脊线,山峰多断续展布。自西而东5200米以上的山峰有:扎日京那、热合扎茶达、贡果亚陇岗、哈格扎玛、雅拉达泽、尼采扎母那九、若亚那足、巴窝打则、勒那冬则、窝格若热娘杂日、赞布杂日、年保贡什则等。其中最高峰为年保玉则,海拔5369米,其上有小面积的现代冰川,勒那冬日为巴颜喀拉山主峰,海拔5266米。[3]
巴颜喀拉山脉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寒冷、干旱、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空气透明度大。冬季最低温度可达-35℃左右,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全年降水集中在5—9月。其植被以典型的高寒山地灌丛和草甸以及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等为主。[7]其野生动物有黑颈鹤等。[8][9]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与唐王朝友好并请婚。641年唐太宗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经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口入藏。后唐朝又遣金城公主入藏,公主入藏及唐蕃通使均经此线路,沿途有交往遗迹。[8]

命名

巴颜喀拉山曾叫巴颜喀喇山,蒙古语意为富饶青(黑)色的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