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摄影

一种摄影技术
延时摄影Time-Lapse Photography),又叫缩时摄影、缩时录影,是以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其拍摄的是一组照片或是视频,后期通过照片串联或是视频抽帧,把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是几天、几年的过程压缩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在一段延时摄影视频中,物体或者景物缓慢变化的过程被压缩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精彩的景象。[1][2]
延时摄影可以被认为是和高速摄影相反的一个过程。延时摄影通常应用在拍摄城市风光、自然风景、天文现象、城市生活、建筑制造、生物演变等题材上。[1][2]

历史

第一次应用延时摄影是在1898年由乔治梅里埃拍摄的电影《家乐福歌剧院》中。随后在1915年至1918年间,尚柯曼登和罗曼维希尼克共同合作,开创了将延时摄影应用于记录生物现象的工作中。20世纪20年代,由阿诺德·范克拍摄的故事片《圣山》,大量应用了延时摄影的手法,并在拍摄过程中提高了延时摄影的拍摄技巧。1929年到1931年,罗伊尔·莱夫透过结合缩时摄影与高放大倍率的显微照相惊艳了当时的新闻界。[3][4]
约翰奥特也是一位对延时摄影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人物。约翰奥特是一位银行家,起初对拍摄植物的延时摄影只是出于爱好。从20世纪30年代起,他购买和建造了大量的延时摄影设备,建立起一个大型的温室,里面有很多植物和摄影设备。他甚至设计建造了能够自动随着植物生长而移动拍摄的延时摄影设备。他用延时摄影的方法,拍摄了整个温室内的植物和照相设备工作的情景。他发现可以通过改变给植物浇灌水的多少和工作室内光谱色温的不同来控制植物的运动。一些色温的光照可以让植物开花,一些色温的光照可以让植物结果,甚至可以通过改变光照的色温来改变植物的性别。于是约翰奥特利用这一发现来控制植物的运动,用延时摄影的方式拍摄了植物。跳舞”的过程,他将这些素材剪辑并与事先准备好的音轨同步,最终完成了被他称为“延时摄影的虚拟交响乐”的纪录片《光谱研究》。影片中大量应用延时摄影,开创了运用延时摄影拍摄植物的方法。约翰奥特还以缩时摄影记录花开的画面,这些素材后来出现在迪士尼的《Secrets of Life》影片中。英国的牛津科学电影研究所(Oxford Scientific Film Institute)是后来对缩时摄影技术进行改良与发展的主要贡献者。[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