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病性是指植物抵御病原物侵害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的进化过程形成的[1]。
形成原因
植物抗病性是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和危害的一种遗传性状。它的表现受到特定环境条件的影响,包括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基因和病原物的致病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的抗病性是一种相对概念,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植物的不同个体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病性,甚至在同一环境下,同种植物也可能有不同的抗病性表现。植物抗病性通常由多个综合特性组成,每个特性都有相应的基因控制。植物在面对病原物入侵时,会通过多种途径和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2]。
抗病性性质
植物抗病性是普遍存在于各种植物中的,且具有相对性。所有的植物都有一定程度的抗病性,从完全免疫到高度感病,抗病性和感病性共同存在于同一个体中,并非互斥关系。抗病性不仅是一种相对现象,而且是可以遗传的。它由特异的基因控制,并遵循特定的遗传规律。有些抗病性由单一或少量主要基因决定,按照孟德尔定律传递,表现为质量性状;另一些则由多个微效基因决定,表现为数量性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