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彝族乡位于晋宁县西南方,距县城昆阳30公里,南与玉溪市红塔区、北与安宁市、东与宝峰镇、西与夕阳乡接壤。总面积为152.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98.94亩,林地面积18368.5亩,最高海拔2511.3米,最低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3度,全乡辖6个村委会,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950人(2017年),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铁、铅、锌等矿产资源,且高达73%的森林覆盖率也为昆明附近少有。双河彝族乡是昆明市七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1990年,双河彝族乡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划定为“昆明市双河磨南德水源保护区”,1999年被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云南40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2006年被列为“金牌秧老鼓”之乡,是一个集少数民族、革命老区、水源保护区、“金牌秧老鼓舞”和民间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山区农业乡。 截至2020年11月1日,双河彝族乡常住人口为7498人。[1]
历史沿革
因九村、三乡两条河流交汇于境内而得名双河乡。清同治六年(1857),双区地区由荒川团管辖。民国7年(1918),由九村团公局管辖。民国21年(1932),属昆阳县第六区。民国31年(1942),为昆阳县第六区下属的内甸乡。1948年秋,中 共直接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滇中独立团”派部队来到老江河、椿树营一带开展革命工作时,由峨山县甸中临时人民政府管辖。1950年1月,双河为昆阳县内甸区;1957年12月,撤区置乡,双河分为荒川、双河、干河3个乡。1958年9月,属晋宁县东方红公社(同年12月改昆阳公社)。1959年5月,成立双河公社(中国政区大典:1961年改双河公社)。1983年5月,改为双河彝族乡,名称与辖区从此基本固定。1984年改双河区,1988年复置彝族乡。1997年,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田坝、荒川、双河、干河、老江河、核桃园6个行政村。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52.0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950人。辖田坝、荒川、双河、干河、老江河、核桃园6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