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图拉

印度北方邦西南部的城市
马图拉(Mathura)是印度北方邦马图拉县的一个城市,也是该县的行政总部。它位于阿格拉以北大约50公里,德里东南约150公里;距离弗林达班小镇约14.5公里,距离戈瓦尔丹约22公里。马图拉是印度教的圣城,被认为是神祇克里希纳的诞生地。它也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以其著名的佛教艺术而闻名。在历史上,马图拉曾是苏拉森纳王国的首都,也是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的新首都。马图拉被选为印度政府“遗产城市发展和增强计划”(Heritage City Development and Augmentation Yojana)的遗产城市之一。

历史沿革

马图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的吠陀时代。在《摩诃婆罗多》的附篇《诃利世系》中,马图拉是刚沙王统治的城市,而克里希纳的母亲提婆吉是刚沙王的堂妹。克里希纳出生后险些被刚沙王杀害,但由于被其父秘密交给一对牧民夫妇抚养才幸免于难。在贵霜帝国时期,马图拉成为了新首都,这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印度的财富和统治这个强大的国家。在加兹尼的马哈茂德入侵期间,马图拉因神庙密布、财宝众多而受到穆斯林军队的彻底洗劫,城里的所有印度教和佛教庙宇均被毁灭。
马图拉的考古发掘显示了一个村庄在吠陀时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城市的过程。最早期属于彩绘灰陶文化(公元前1100-500年),其后是北方黑色抛光陶器文化(公元前700-200年)。马图拉因其地理位置得以成为贸易中心,它是印度恒河平原北部贸易路线与通往中央印度马尔瓦和西海岸的路线的交汇点。
中世纪,马图拉遭受了多次外来入侵,其中包括加兹尼的马哈茂德和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的攻击。奥朗则布下令摧毁了马图拉的克沙瓦德瓦寺庙,并在其遗址上建造了清真寺,同时将城市的名字改为伊斯兰堡。这些征服导致马图拉及其周边地区所有佛教、耆那教印度教寺庙和纪念碑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