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楚玉,名瑶,字楚玉,约生于669年(唐高宗咸亨末年),卒于734年(唐开元二十一年),唐朝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市人),薛仁贵的第五个儿子,母亲柳氏,薛讷之弟,检校尚书右仆射薛崇之父平卢营口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幽州节度使。[1][2][4] 薛楚玉自小随薛仁贵在唐朝京都长安生活,青年时在哥哥薛讷军中服役,曾随薛讷出征作战,立有战功,被任命为郎将。中年,担当边关主将,转战于燕、云、幽、朔、析、并诸州,为边疆稳定屡立战功。先被授为云麾将军,后升左威卫大将军、封爵汾阴县男。725年,被任命为幽州长史。733年,与突厥交战失利被唐玄宗免职,但仍留居边关。734年,薛楚玉去世,被草率就地埋葬。后被追封凉州都督、太子太傅,迁归山西葬于安邑三路里,并立有《大唐太子太傅薛公神道碑》[1]。 人物生平
薛楚玉,官至平卢节度使(又称为范阳节度使、幽州节度使)。后来因为和他哥薛讷的军事改革被保守派排挤,被人告发渎职,免其官,由张守珪取代,他的离职加快了安史之乱的爆发。[4]
亲属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