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信墓-快懂百科
韩信墓是汉代淮阴侯韩信墓葬。韩信死后,留下可考的墓葬有三处,分别是山西灵石墓,陕西灞[bà]桥墓和江苏淮阴墓。陕西省国学研究会传承部部长韩歌子称,灞桥区新筑镇的韩信墓,埋葬的是韩信的身躯。其头颅埋在了山西灵石,在韩信的家乡淮阴则是他的衣冠冢。[2] 韩信的三处墓葬,保护最好的是位于其家乡江苏淮阴(今江苏淮安市)的墓和祠堂。经过几次修缮,保存完好的韩侯祠已是淮安城著名的名胜古迹[2]。灵石县人民政府于1994年公布灵石县韩信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3] 墓主生平
韩信(?—公元前196年),生年不详,淮阴县人(今江苏淮安),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战略家,为西汉政权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后人将其同萧何、张良共评为“汉初三杰”。[4]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思想被奉为“兵仙”“神帅”,著有兵法三篇。[5]韩信早年在楚军中担任郎中,不被重用。后弃楚归汉,管理军中粮食,而后任治粟都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受萧何赏识,被刘邦拜为大将。先后助刘邦平定三秦、攻魏伐代、取赵降燕,并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韩信被人诬陷造反,降职淮阴侯,并于汉四年(前203年)攻下齐国后,自荐为齐王。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韩信率军攻破楚军,助刘邦称帝建立汉朝,但此后遭刘邦忌惮,被夺取兵权,改封楚王,不久又被贬为淮阴侯。[6][7] 因韩信功劳太大,刘邦担心其篡位,欲除之。吕后令萧何在高祖十一年九月十三日,将韩信诱至长安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杀之。据说,因韩信功绩卓著,刘邦曾对韩信曰:“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刀不杀!”吕后便将韩信吊在钟室,四周用布遮挡,用竹片将韩戳死。韩信死后,留下三个墓,这在历史上不太多见,也是汉王谋杀功臣的重要物证之一。此亦充分说明 两千多年来,作为古今中外历史学者、军事专家、乃至平民百姓对这位汉初三杰之一的“战神、兵仙”的仰慕和推崇。从性格放纵不拘礼,甘于受辱到遇萧何举荐助刘邦,战功卓著;再到居功自傲图谋反,终遭灭门。世人无不充满了对韩信的同情与感慨。以至于诸韩墓皆香火颇盛,趋之若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