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0年出生于四川省长寿县(今为重庆市长寿区)的一个小村庄,家境贫穷。本来是上不起学的,10岁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当时弟弟七岁,两个妹妹一个五岁,一个不足一岁。全家顿时就陷入饥饿的困境,吃饭都吃不上,哪还敢想什么上学。后来,小时候的私塾老师徐国钧知道了情况,就亲自来家动员母亲。舅舅参加了志愿军入朝作战,他每次给家里寄津贴,都嘱咐要把其中的一半资助张大可上学。母亲最后咬着牙支持张大可上学,她说:“我饿死了也要供你读书。”所以,张大可知道上学的机会对他来说非常不容易,就一定要学好。 1951年进入云集乡完全小学上学。学校离家有15华里,还要翻一座小山丘,来回四个多小时都花在路上了。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吃饭,六点半左右出发,到了学校已经是八点半,有时九点才能赶到,这时候,第一节课已经讲完了。中午没有钱吃食堂,也没有饭可带,饿着肚子。没有课的下午,中午做完作业就可以离校;有课的下午,上完课就可以回家。这样无形中他就比别的同学少了很多学习时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