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碧霞寺-抖音百科
连云港碧霞寺位于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白虎山东麓,原名碧霞宫,俗称奶奶庙,始建于元朝,系一处道教供奉碧霞娘娘的道场,为淮北鲁南地区影响较大的庙宇之一。[1][2][3][4] 连云港碧霞寺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后毁于战火。明末崇祯年间,寿极和尚看好碧霞宫所在风水,便携弟子延凤,住在原址破庙内,四处化缘,至清初顺治年间,重新修复作为其念佛道场,庙宇仍沿用碧霞宫原名,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说。1978年,改革开放,相关部门决定重修碧霞宫。1982年,碧霞寺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8月18日,海州区人民政府成立碧霞宫修复委员会,并经中国佛协副会长明旸法师提议,区政府同意将碧霞宫更名为碧霞寺,作为佛教首堂道场。[5][1][3] 截至2017年,连云港碧霞寺的占地面积为3700余平方米,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殿、三圣殿、藏经楼、伽蓝殿、塔苑以及斋堂和僧房等建筑,基本上保持着明末清初的建筑式样和风格。[1][2][3][4] 历史沿革
碧霞宫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后毁于兵火,废圮多年。明末崇祯年间,寿极和尚(海州人俗姓朱)佛学深湛,好游天下名山,慧眼识珠,看好碧霞宫所在风水,便携弟子延凤,住在原址破庙内,四处化缘,至清初顺治年间,重新修复作为其念佛道场,庙宇仍沿用碧霞宫原名。时任海州知州的任三奇,嘉奖寿极戒行清严,赐其“如来正果”匾额以彰其功 德。[6]碧霞宫自清初修复至民国年间,信众甚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大部分庙宇建筑被拆毁。1978年,碧霞宫复建,道场扩建至6700平方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