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弦源于北京,又称单弦牌子曲。清乾隆、嘉庆年间兴起,形成于清代末叶。演唱时用八角鼓击节,其曲牌众多,曲调丰富,反映现实生活, 代表曲目有《胭脂》、《挑帘裁衣》、 《金山寺》等。自单弦票友随缘乐以后,出现了德寿山、全月如、荣剑尘、常澍田、谢芮芝等名家,他们推动了单弦艺术的发展。 2006年单弦被列为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溯源
单弦演出形式最初清乾隆、嘉庆年间,在北京的满族子弟中流行的“八角鼓”(唱时用弦子和八角鼓伴奏,八角鼓由说唱者自己摇或弹)里的一种自娱娱人的演唱形式。 最早的单弦曲词,是清嘉庆九年(1804)华广生所编《白雪遗音》卷三中之《酒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