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装药

破甲弹药战斗部的经典结构
空心装药(shaped charge)指的是战斗部中存在一个空腔部分的破甲弹头。破甲弹头在弹头前部装有一个圆锥形金属罩(一般是紫铜的合金),锥口朝前,锥尖朝后,金属罩后面装有炸药,前面是空的。弹头爆炸时,金属罩被高温熔化成高速液体金属射流,象透镜那样聚焦到空心部分的中心,射向敌坦克的装甲,把装甲冲出一个洞,并毁伤里面的设备和人员。[1][3][2]
空心装药应用于军事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首先开始的。第一个完整的空心装药是工兵爆破装药,在1940年10月德国攻陷安朋安满要塞时起了很大的作用,[2]随后英、德、俄、日等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都先后装备或试测了多种无座力炮用空心装药破甲弹和火箭筒用空心装药破甲弹。[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空心装药破甲弹有了显著的发展。战后一般破甲弹的破甲厚度仅为弹径的2倍,到1950年其破甲厚度达到了弹径的4倍,[2]到1960年达到了弹径的5倍。70年代后破甲性能又有所提高,其静破甲深度可为药型置直径的6~8倍。它的使用范围也比其它反坦克弹种更为广泛。它作为炮弹,可用无座力炮、如农炮和榴弹炮发射;也可作为战斗部装在导弹和火箭上使用;还可做成空心装药航空炸弹、地雷、手榴弹、枪榴弹等用于反坦克和反装甲车辆。[2]
榴弹炮用空心装药破甲弹,作为辅助弹种,主要用于反坦克。加农炮用空心装药破甲弹、由于坦克机动性的日益提高,正在向提高直射距离和命中精度方向发展,加农炮用空心装药破甲弹已达到初速1000m/s以上。直射距离在1000~1200m的水平空心装药破甲弹是无座力炮的主要弹种,无座力炮空心装药破甲弹也正在向增大射程、改善精度和进一步提高威力的方向发展。[2]

发展历程

早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