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卓然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许卓然(1885-1930),福建泉州晋江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父许培村,清末诸生,秉性刚直,乐于拯弱恤困。许卓然承父风,任侠尚义,一生追求革命,是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的功臣,许卓然与孙中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30年5月28日,在厦门太史巷丰益钱庄门口遭暗杀身亡。[1]

人物生平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许卓然赴新加坡。回国后,受聘在厦门紫阳学堂作教习,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春,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成立,许卓然奉命回泉州创设中国同盟会机关,发展会员,开展活动。与中国同盟会会员叶青眼、陈仲瑾傅维彬在小开元寺筹办西隅学堂,作为秘密会所。还组织体育会,聘请驻泉防营统带唐万胜为教练,以转移当局注意;笼络唐万胜,为光复泉州作准备。
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泉州革命党人在清源山秘密开会。会议由许卓然主持,讨论光复泉州计划,确定策反唐万胜,建立革命武装,加紧购置枪械弹药,密切同福州厦门漳州及泉州府所属各县革命党人联系。武昌起义后不久,许卓然和中国同盟会成员陈清机、陈少宝等人在安海组织“革命军”秘密团体。随后,中国同盟会泉州分会正式成立,公推泗水华侨蒋以麟任会长,许卓然为组织股长。九月十七日晚,安海革命军发动民众2000多人举行暴动。翌日,许卓然赶到安海,将旧有联乡会改组为保安会,对付官府压迫,维持地方治安。九月二十九日,泉州和平光复。光复初期,社会治安不宁,许卓然依靠民众整治,铲除作恶多端的南安恶棍陈子珠,又携带炸弹,邀请一些同人上街示威,逼使残害百姓的城守莫开亮离开泉州
民国元年(1912年),泉州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地方组织,许卓然未任领导工作。在泉州倡设“新民阅书报社”,赴厦门创办《声应报》,继续宣传革命,鼓舞民气,拥护共和。袁世凯窃国,《声应报》声讨甚力,“二次革命”失败后,报社被查封,许卓然被通缉,遂逃往内地。民国4年4月,许卓然冒险回泉州创办《新民周报》。5月,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卖国的“二十一条”,许卓然与新民阅书社同人合作,印发宣言,设坛演讲,宣传反对“二十一条”,抨击袁世凯丧权卖国罪行。福建督军李厚基电令泉厦驻军查缉,许卓然幸免于难。是年秋,宋渊源孙中山之命,从香港回闽领导讨袁斗争,在厦门同许卓然、叶青眼等筹组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许卓然和傅振箕、陈光迪前往福州,负责领导上游地区活动。后因设在福州仓前山的秘密机关被官方破坏,许卓然又遭军警追捕,侥幸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