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罗亚斯德(波斯文:زرتشت,生存年代争议较大,一说约公元前628年-公元前551年),又称拜火教或祆[xiān]教,是波斯雅利安人的宗教,也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人。他出身于波斯帝国建立前的游牧部落贵族家庭,20岁时放弃家庭隐居,30岁时创立改革传统的多神教,但受到传统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岁时,大夏的宰相将他引见给国王,琐罗亚斯德教才得以在大夏迅速传播。77岁时,琐罗亚斯德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中被杀身亡。 琐罗亚斯德教在汉语中被称为拜火教或祆教。该教继承了二千五百年,至今仍有信徒。琐罗亚斯德被认为是阿胡拉·马兹达的创造者,因此他后来成为了琐罗亚斯德教的最高神。他的教义认为阿胡拉·马兹达是至高无上的善神,因此他成为了琐罗亚斯德教的核心信仰。 关于琐罗亚斯德的生活年代,学者们存在较大争议。一些学者通过语言和社会文化证据,认为他的生活年代大约位于公元前二千年。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他生活在公元前七、六世纪,这一时期与居鲁士大帝和 Darío the Great相距不远。琐罗亚斯德教在公元前六、七世纪成为了古伊朗的官方宗教,尤其是在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在公元前六、七世纪,琐罗亚斯德教在阿拉伯-穆斯林征服伊朗后开始衰落。 琐罗亚斯德被认为是《阿维斯塔》(即波斯古经)《迦泰》的作者。此外,他还创作了用他 native 阿维斯达方言编写的系列赞美诗《亚斯纳·霍普塔甘提》,这些作品构成了琐罗亚斯德教的核心思想。关于琐罗亚斯德的生活,学者们知之甚少。[1][2]
教派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