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人

运用无性生殖技术生产的人
克隆人(human cloning),运用无性生殖技术生产的人。又称复制人。它是运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形成克隆胚胎,并发育为成体后而形成的自然生命体,其遗传物质与所移植的细胞核遗传物质相同。[1]
克隆人是有别于通过天然有性生殖方式生产的人,[1]涉及一系列技术,包括胚胎分裂;将体细胞核转移到去核卵;以及用细胞培养建立来源于一个体细胞的细胞系。克隆的类型也可按照有机体和该项技术用于的目的而加以区分。人的克隆可按照克隆的目的再细分为生殖性克隆、基础性研究和治疗性克隆。克隆技术无需雌雄交配及精卵结合,生产哺乳动物克隆主要有胚胎分割和细胞核移植两种方法。[2][3]
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一些生物技术发达的国家,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4]

发展历程

20世纪初,H.J.韦伯(H.J.Webber)首创了“克隆”一词,用以描述由单一祖先个体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1938年,德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了哺乳动物克隆的设想。1952年,美国科学家R.布里格斯(R. Briggs)和T.金(T.King)利用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克隆蛙。1963年,哈代在一场题为“人类种族在未来两万年的生物可能性”的演讲中,首次使用了“克隆(Clone)”这一术语。1976年,科幻作家伊拉·莱文在其作品《巴西男孩》中,描绘了纳粹医生利用希特勒的基因复制出96个希特勒克隆体的情景。[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