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隐,字处叔,陈郡陈县(今河南周口淮阳)人,其父王铤,世代寒门。[1][2] 太兴初年,典章制度初步建立,便召王隐及郭璞同任著作郎,让他们编纂[zuǎn]晋史。参预平定王敦有功,赐爵平陵乡侯。当时著作郎虞预私自编撰《晋书》,虞预出身豪门,交接权贵,结成朋党,排斥王隐,王隐最终因被诽谤而免官,黜退回家。家贫没有财力,书就写不成,便去武昌依附征西将军庾亮。庾亮给他提供笔纸,随后上报朝廷。七十多岁时在家中去世。王隐虽爱好著述,但他文辞鄙拙,错杂而没有条理。他的书籍有条理的部分,皆由其父所撰;文章混乱且不可理解的部分,为王隐之作。[2][3] 人物生平
晋书 卷八十二 列传五十二[3]
王隐,字处叔,陈郡陈人也,世寒素,少好学,有著述之志,每私录晋事及功臣行状,未就而卒。隐以儒素自守,不交势援,博学多闻,受父遗业,西都旧事多所谙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