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虐待

虐待的一种
精神虐待,是虐待的一种,指一个人导致其他人出现心理创伤、焦虑症、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综合症等心理伤害。精神虐待常常与权利不衡的场所有关连,例如欺凌、虐儿和工作场所欺凌等。[1]精神虐待分为主动精神虐待和被动精神虐待两种。[2][3]

专家解释

法国邦迪的让—韦迪耶医院的儿童精神病科医生米雷耶.纳坦松认为,对婴儿的第一施虐者是父母双亲,而虐待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与婴儿间的关系不睦。因此,帮助建立和睦的双亲—婴儿关系是预防虐待的最好方法。这种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尽管母爱一再得到歌颂,但母爱的本能与父爱的本能都一样,都不是天然生来的,所以,和睦的双亲—婴儿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有不少母亲对其婴儿过分冷淡,并有犯罪感,两者间的关系很紧张。当婴儿是个早产儿时,母婴分开的焦虑就使这种情况更加强烈。米雷耶.纳坦松医生肯定,在新生儿救护室,尽管婴儿的身上还插着很多管子,让母婴进行躯体接触有利于母婴间建立和睦的关系。[1]

现今发展

如今,对儿童的苛求主要在教育方面,问题来自于在学校的学习:从幼儿园起,家长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在班内是最好的,直到考上理工大学。这就会儿童带来严重的精神障碍。米雷耶.纳坦松医生说:“我收治了一名7岁的儿童,他患的是动脉高血压病。在他身上查出了大量的肾上腺衍生物,一种应激激素。肾上腺癌会导致这种情况,但体检未发现他有肾上腺癌。原来,这名儿童学习出众,他的父母双亲就在当年将他放在了较高的年级,他因此就遇到了学习困难。而其双亲尽管很和蔼,但从未考虑将他再放回原来的年级。”当学校与家庭对儿童共同苛求时,情况就会更糟。美国的一位精神病医生讲述了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故事:在某个小村庄,有位教师污辱并粗暴地对待一个由八九岁小孩组成的班级,导致这个班级中的所有小孩都出现了行为障碍和睡眠障碍,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明显下降。家长们很快发现了这些问题,于是,把那位教师调走了,然后,学生们大部分都恢复了正常,只有两个在家里受精神虐待的儿童除外。原则上严格的讲,教育机构若经常故意地贬损学生,其实也算是施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