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传,又名长恨传[4],是唐代陈鸿创作的一篇传奇。[5]作于元和元年(806年),是白居易《长恨歌》的传,在叙事题旨上都依照白居易的《长恨歌》。[6]目前可见的《长恨歌传》基本上都是宋代传本。[5] 长恨歌传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题材取自关于李杨二人的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两方面,作者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再创造。[5]《长恨歌传》前半部分以史传笔法描写了玄宗荒政选美、专宠玉环到安史之乱爆发、马嵬驿玉环惨死的经过,批判君王迷恋女色以致朝政荒废,引发政变。后半部分以传奇形式叙述了玄宗禅位还都、方士寻访玉妃至玄宗郁郁而终的故事,其中多为虚构内容,主要是赞美两人的缠绵爱情。结尾叙述了作者作传的缘由。[5][6] 《长恨歌传》体现了政治爱情交织的主题,在前后思想上表现出较大差异,前半部分用陈鸿自己的话来说是“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后半部分却在歌颂李杨二人的动人爱情。陈鸿将两个层面两种情调统一写入传中,反映了其价值倾向上的矛盾性,有构成其双重视角的独特性,这可能与陈鸿既是史官又是文人的双重身份有关。[5][7]唐人对《长恨歌传》的评价很高,认为“鸿与白傅传《长恨词》,文格极高,盖良史也”。后世根据《长恨歌传》改编创作的戏曲较多,如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明代吴世美的《惊鸿记》、清代洪昇的《长生殿》等。[6]
创作背景
《长恨传》作于唐宪宗元和初年,取材于史事而加以铺张渲染而成。唐代天宝年间,安禄山反,玄宗幸蜀,贵妃被缢死。及玄宗返京,思念贵妃不已,不久即崩。元和元年(806)冬,白居易为周至县尉,与陈鸿、王质夫等暇日游仙游寺,谈及此事,于是白居易作《长恨歌》,陈鸿作《长恨歌传》。《长恨歌传》旨在在于补充《长恨歌》的思想内涵。换言之,它的目的是要引导读者摆脱”情”的羁绊,而运用政治眼光去解读诗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