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布拉康,译为“母鹿后腿上的宫殿”,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建于公元前2世纪,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国家级3A旅游区。因所在的山酷似一只侧卧的母鹿,宫殿又恰好建在“母鹿”的后腿上,故名“雍布拉康”。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东南约5千米、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的山头上。整座建筑呈碉堡式,分为碉楼式建筑、殿堂、僧房及附属建筑三部分,共三层。殿内有寺庙和文成公主居住过的塔楼等。占地面积约为1500余平方米。[1][2][3][4]
雍布拉康始建于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时期,2100多年前,藏民族在雍布拉康脚下的这片土地开垦农田,种植谷物,开启了雪域高原的农耕文明。公元7世纪,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时期,由于王宫他移,对宫殿雍布拉康的功能和外部造型也有所改动。到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执政后,曾耗巨资进行过全面的修缮建业,在第十一绕迥木龙1664年在雍布拉康最原初的古建筑,即宫殿后部碉楼式建筑上加修四角攒尖式金顶等再次的修复扩建。十五世纪,珍贵佛像八大药师如来等供奉了雍布拉康。宗喀巴弟子克珠顿智在雍布拉康向北七公里处创建了日乌曲林寺,并开始由该寺院来管理雍布拉康的内外事务。日乌曲林寺每年向雍布拉康派喇嘛五名,一年一轮换,并且每人年奉十克的青稞,直至民主改革的前期。[5][3]1962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雍布拉康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并筹集钱款进行了保护维修。1982年山南地区地委行署主持维修雍布拉康,历时两年多,已基本修复原貌。[3] 名称由来
雍布”在藏语中意指“母鹿”,就是指扎西次日山形像一只静卧的母鹿,“拉”意为后腿,“康”意为宫殿,合在一起,雍布拉康就是“母鹿后腿上的宫殿”的意思,也有“母子宫”或“母子庙”的意思。[6]
雍布拉康及它的名称,不同的历史文献对雍布拉康的名称有不同的记载,雍布拉康名称和含义的演变,主要缘由于雍布拉康本身的历史地位,以及各时期此宫殿的功能的演变有关,在14世纪左右的文献中通旨所用的际谓有:雍布拉冈、雍布拉卡尔、雍布莱岗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