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均室

易均室
易均室(1886-1969),名忠[],字均室、灵均、箓伯、仙侣,号[]园、病因生、[wǎn]秋词人、沧浪散人等,斋号有静偶轩、十清[][jiù]风草堂、沧浪一舸等,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出生于湖北潜江一个殷实的耕读之家,1969年3月1日卒于成都玉泉街69号家中,享年83岁。

简介

先生幼聪慧,以县学附生考入武昌经心书院,1905年官费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毕业于政治、文学两科,1911年回国。留日期间,经同乡李书城介绍加入同盟会,辛亥武昌起义时,以国民党县分部部长身份在潜江率众响应,被举为县议会议长。此后,历任湖北靖国军参议、护国军湘西防务督办公署顾问、湖北省议会议员、陆军第六十七军秘书长等职。讨袁事息后,因不堪政界贪弊污浊,决然不问政治中事,转向考古艺术与古籍文献的研究,曾避居乡间达十年之久。
1928年初,应湖北省主席张知本之请,出任湖北省立图书馆馆长,1929年因教育厅长易人,交谢馆职。随后创办“艺甄社”及《艺甄》月刊,并先后任教于湖北省立第一女中、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抗战爆发后,漂徙川陕,历任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国立四川大学、私立成华大学、私立西南学院等校教授,1952年被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系首批馆员之一。
易均室先生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学者,治学严谨精深,博学宏通,仅目前所见,其著述文章就达六十多种(篇)。西[líng]印社创社四君子之一的王福庵,在为其所治印边款中曾言:“均室道盟人品诗词似南宋白石道人”、“精研三代文字”;沙孟海《沙[cūn]印话》总共一百一十四条,道及均室先生就有十三条二十六处之多,在论其搜罗印石、刊布流传之功时,大赞“世间不可无易均室”,更言“(易均室先生)于历代金石之[rěn]熟,当世几无出其右”、“治近现代印学史,不可不知易均室”,可见其在友人心中的位置和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