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箱杂记

宋代吴处厚所著的文言轶事小说
《青箱杂记》是一部由宋代朝散郎知汉阳军吴处厚撰写的文言轶事小说,[1]共计十卷。书中主要记录了宋及五代时期的朝野杂事、诗话以及掌故。这些内容包括了许多在其他著作中未曾提及的魏野、李淑、王禹偁、王安国等人的诗词作品。此外,书中第九卷详细记载了燕肃制作莲花漏的方法,这对于研究科技史有着宝贵的资料价值。

作者简介

吴处厚,字伯固,出生于邵武(今属福建省)。[2][3]他在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成为进士,并被授予汀州司理参军的职位。在神宗熙宁年间,他曾担任定武军管勾机宜文字。元丰四年(1081年),他升任为将作监丞,并随后晋升为大理寺丞。吴处厚曾出任通利军知军,并改任汉阳军知军。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他担任卫州知州,不久去世。他的代表作《青箱杂记》共有十卷,现保存于《稗海》、《四库全书》和《笔记小说大观》等多个版本中。《宋史》第四百七十一卷中有他的传记。

书籍简介

吴处厚的《青箱杂记》是北宋中后期的重要笔记之一,书中主要记录了五代至北宋年间的政治和社会事件,尤其是诗歌方面的内容。书中不仅探讨了人品、文品和词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正人端士也有艳丽之词”和“尤物能移人,情荡则难反”等观点,而且还将“气象”引入词学批评领域,将其作为评估词人精神面貌的标准。书中还收录了最早的药名词创作,以及陈亚独特的“俳谐”艺术风格。《青箱杂记》成书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尽管作者吴处厚因歪曲诗词陷害宰相蔡确而受到人们的鄙视,但他本人却是一位热爱阅读、擅长诗歌创作的人,因此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知识积累,撰写出这部涵盖丰富历史和文学信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