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藤树

日本阳明学派的创始人
中江藤树(1608年-1648年),日本德川时代初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日本阳明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近江圣人。名原,字惟命,号默轩,通称与右卫门。生于近江国(今滋贺县高岛郡安昙川町字上小川)。与弟子熊泽蕃山共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阳明学道德理论。主要著作有《翁问答》《〈大学〉考》《〈大学〉解》《〈中庸〉解》等。

简介

生于近江国(今滋贺县)高岛郡小川村。他的祖父仕于高岛城主加藤光泰,父亲务农。藤树少时聪慧,15岁袭祖父职,并从禅僧学《论语》,自修《四书大全》;曾任职于新谷侯,后来为奉养寡母而弃官归家。他曾是朱子学信奉者,1639年仿朱熹的《白鹿洞学规》作《藤树规》等,提倡朱子的学风。后对朱子学产生怀疑,读明朝钟人杰编的《性理会通》,认为感应阴[zhì]之理是儒家本体,反对佛教。他力图树立对太虚皇上帝即太乙神的信仰,认为皇上帝充塞太虚,宇宙即神,神即宇宙。他通过中国学者王龙谿的著作接触到阳明学,37岁读到王阳明全集,成为阳明学者,讲学于近江,创立了日本阳明学派,有“近江圣人”之称。主要著作有《翁问答》、《〈大学〉考》、《〈大学〉解》、《〈中庸〉解》等。
中江藤树
藤树的阳明学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其理论基础是《大学》、《中庸》和《论语》。他认为:《大学》的中心思想是明明德,明德居于心中,却贯通太虚,包容天地万物;中庸是明德的别名;道即良知,亦称天性、天道、天教;明德是万物一体的本体,而明明德之本在于以良知为镜而慎独。他重视内省,强调道德修养。他在《翁问答》一书中,建立了他的思想核心──孝道的体系,宣称孝道就是直接奉侍双亲、终究奉侍天地万物之祖──太虚皇上帝的神道,并认为,孝德是任何人都具有的“本心”,天地万物都“存在于吾本心孝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