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鉴

明末清初画家
王鉴(约1598年-1677年),字元照,号湘碧、香庵主,江南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四王”之一。王鉴出生于1598年,1633年成为举人。后来担任廉州府知府,被世人称为“王廉州”。 王鉴的绘画风格受到董其昌的影响,擅长山水画。早年,董其昌亲自传授王鉴绘画技艺。王鉴与同族王时敏齐名,被吴伟业称为“画中九友”,并创作了《画中九友歌》。 王鉴的绘画风格独具特色,受到宋元画风的影响。他的作品在当时备受赞誉。康熙十六年(1677年),王鉴去世,享年八十岁。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王鉴,字玄照,后避清圣祖康熙玄烨的名讳,改字元照圆照,号湘碧,染香庵主,祖父王世贞(1526年— 1590年)是晚明著名文人、鉴藏家和显宦,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精古诗文,与李攀龙等并称“后七子”,为文坛盟主;富收藏,尔雅楼中藏书万卷,书画文物无数;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艺苑后言》等。
父王士骥,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吏部员外郎。王 鉴出身于这样一个文学世家和官宦门第,自幼即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和艺术熏陶,“缔岁即好点染”,他亦自述:“自幼习董熟耳。”表明他最早学画是从董源入手的。以后又追踪巨然元四家,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时的《仿云林山水轴》和天启元年(1621年)拟巨然的《山水图》,可证其最早的画学渊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