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院

省级豫剧艺术表演和研究机构
河南豫剧院是豫剧艺术表演和研究机构,于2013年重新组建并正式挂牌成立,注册地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主要任务是编演传统剧目和现代戏剧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1]
1956年3月,经文化部批准成立河南豫剧院,下设一团、二团、三团和河南人民剧院,属文化部直管的全国八大院团之一,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代管,首任院长为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文革”期间,河南豫剧院被撤销。1978年,经中共河南省委批准,河南豫剧院三个团分别改名为河南省豫剧一、二、三团,院部人员则被分配到各团工作。2013年7月,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在河南省豫剧一团、二团、三团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的河南豫剧院正式挂牌成立。[4][5]该院事业编制306名,内设办公室(党委办)、艺术发展部、财务保障部、豫剧院一团、豫剧院二团、豫剧院三团、豫剧院青年团7个内设机构。[3]2022年2月,河南豫剧院新院址暨豫剧大剧院落成启用,成为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和豫剧特色研学基地。[4][5]
河南省豫剧一、二、三团创作了《程婴救孤》《常香玉》《香魂女》《清风亭上》《苏武牧羊》《村官李天成》《焦裕禄》等一批优秀剧目,连续四次获国家“文华大奖”,七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剧目”,9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4]豫剧院青年团在各大赛事上多次获奖,还多次代表豫剧赴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和演出。[6]

历史沿革

1956年3月4日,经文化部批准成立河南豫剧院,属文化部直管的全国八大院团之一,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代管。首任院长常香玉。院部设办公室、艺术室,下设一团、二团、三团和河南人民剧院。一团以演古装戏为主,二团以演新编历史剧为主,三团专演现代戏。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河南豫剧院被撤销。1978年,经中共河南省委批准,河南豫剧院三个团分别改名为河南省豫剧一、二、三团,在河南省文化局的领导下独自开展演出活动,院部人员则被分配到各团工作。20世纪90年代之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三个豫剧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