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缺陷

菲利浦·克劳士比提出的概念
零缺陷概念的产生: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和“伟大的管理思想家”的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B. Crosby)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后来,零缺陷的思想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得到了全面推广,使日本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并且领先于世界水平,继而进一步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零缺陷理论核心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零缺陷信息

零缺陷管理(Zero Defect Management)、零缺陷(Zero Defects,ZD)、无缺陷、缺陷预防、零缺陷品质管理、零缺陷管理哲学(Crosbyism)

管理体制

零缺陷管理最早应用于美国马丁-马瑞塔公司的奥兰多事业部。1962 年该公司为提高 产品的可靠性,解决“确保质量”与“按期交货”的矛盾,首先在制造部门实施零缺点计划,获得了成功。第二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零缺点计划,并增加了消除错误原因建议这一重要内容,从而使无缺点计划更加完善。1964年初,美国国防部正式要求军工系统的企业普遍采用零缺点计划,许多民用工业企业也相继实施零缺点计划。1965年5月,日本电气股份公司首先在日本开展了零缺陷管理,称为零缺陷运动。日本一协会还专门向美国派遣了“零缺点计划”考察团,并组织推进零缺点计划研究会。仅一年多的时间。在日本开展零缺点运动的公司就有1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