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齿两色槭(变种),拉丁名:Acer bicolor F. Chun var. serratifolium (Fang) Fang,是槭树科槭属的一个变种,产于广东南部十万大山。本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叶片较小,边缘具有紧贴的粗锯齿,翅果较小,张开近于水平。 形态特征
两色槭(原变种)落叶小乔木,高达8米。树皮深灰色。小枝无毛,无皮孔,当年生枝淡紫色,多年生枝灰褐色。冬芽卵圆形,深绿色,长3毫米,外部的鳞片近于圆形,内部的鳞片卵形,外侧无毛,边缘被短纤毛。叶革质,无毛,基部心脏形,常5裂,外貌近于圆形,长8-14厘米,宽12-20厘米;裂片长圆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的裂片常向侧面伸出,全缘或具不显著的圆齿,稀于靠近先端部分具锐尖的齿牙状锯齿,上面橄榄绿色,有光泽,嫩时下面淡紫色,老时橄榄色;主脉5条,在上面显著,在下面凸起;侧脉在上面微显著,在下面显著;小叶脉网状;叶柄长2-3厘米,淡紫色,无毛。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常生成顶生的圆锥花序,总花梗淡紫色,长2.5-4-厘米;萼片5,绿色,长圆形或长圆卵形,长4毫米,先端钝圆,外侧无毛,内侧被丛卷的丝状长柔毛,边缘被纤毛;花瓣5,无毛,近于圆形,边缘浅波状;雄蕊8,花丝无毛,长4毫米;花药长圆椭圆形,长1.5毫米;花盘肥厚,位于雄蕊的外侧;子房密被疏柔毛,花柱无毛,长2毫米,微弯曲,不分裂,仅中段以上现沟纹及乳头状凸起,柱头反卷。小坚果卵圆形,翅长倒卵形,宽1厘米,连同小坚果长3厘米,嫩时淡紫色,成熟时淡黄色,张开成钝角。花期5月,果期10月。 粗齿两色槭(变种)(植物分类学报)本变种与原种两色槭(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叶较小,长5-6厘米,宽7-8厘米,常5裂,稀3裂,裂片卵形,先端尾状锐尖,边缘有紧贴的粗锯齿,翅果较小,仅长2.5厘米,张开近于水平。花期不明,果期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