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机

把水流的能量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动力机械
水轮机(英文名:hydroturbine[1])是把水流的能量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动力机械,它属于流体机械中的透平机械。[3]水轮机主要由主轴、水导轴承、顶盖、底环、活动导叶、固定导叶、导叶轴承及密封、导叶传动机构等构成,其中水轮机的固定过流部件主要有压力钢管、蜗壳、座环、底环、基础环、尾水管及其他附件。[4]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冲击式水轮机和反击式水轮机两大类。[5]
早在公元前100年前后,中国就出现了水轮机的雏形——水轮,用于提灌和驱动粮食加工器械。[3][6]公元220—300年间发明了用水轮带动的水磨。[7]1912年奥地利工程师V·卡普兰设计出第一台转桨轴流式水轮机,因而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一般用于水头、出力均有较大变化幅度的大中型水电站。20世纪40-50年代又相继出现贯流式和斜流式水轮机,同时水轮机又发展为水泵水轮机,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3]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单机功率最大的水斗式水轮机装于挪威的悉·西马电站。1978年,功率和尺寸最大的混流式水轮机装于美国的大古力第三电站,其单机功率为700兆瓦,转轮直径约9.75米,水头为87米,转速为85.7转/分钟。[6]2019年6月,中国百万千瓦级水轮机已完成全部关键部件验收,标志着该水轮机项目研制成功。这是中国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水轮机。[8][9]2025年7月2日,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转轮尺寸最大6.23米的冲击式水轮机核心部件——转轮在哈电电机成功并发运。[10]
反击式水轮机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水流的压能(一小部分为水流动能)做功。水流通过转轮叶片时,因叶片的作用,水流改变了压力、流速,从而对叶片产生了反作用力,形成转矩,使转轮旋转。冲击式水轮机是利用水流的动能,推动水轮机转轮旋转做功的。它不用尾水管、蜗壳和复杂的导水机构,因此构造较反击式水轮机简单,便于维护管理。[2]现代水轮机则大多数安装在水电站内,用来驱动发电机发电。在水电站中,上游水库中的水经引水管引向水轮机,推动水轮机转轮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5]

发展历程

早在公元前100年前后,中国就出现了水轮机的雏形——水轮,用于提灌和驱动粮食加工器械。作完功的水则通过尾水管道排向下游。水头越高、流量越大,水轮机的输出功率也就越大。公元37年中国人发明了用水轮带动的鼓风设备——水排;公元260—270年中国人创造了水碾;公元220—300年间发明了用水轮带动的水磨。这些水力机械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但缺点是笨重、出力小、效率低。1912年奥地利工程师V·卡普兰设计出第一台转桨轴流式水轮机,故称为卡普兰水轮机。其转轮叶片一般由装在转轮体内的油压接力器操作,可按水头和负荷变化作相应转动,以保持活动导叶转角和叶片转角间的最优配合,从而提高平均效率,这类水轮机的最高效率有的已超过94%。但是,这种水轮机需要一个操作叶片转动的机构,因而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一般用于水头、出力均有较大变化幅度的大中型水电站。20世纪40-50年代又相继出现贯流式和斜流式水轮机,同时水轮机又发展为水泵水轮机,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