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钮祜禄·和琳-抖音百科
钮祜[hù]禄·和琳(1753年—1796年),钮祜禄氏,字希斋,号华坪,满洲正红旗人,清代将领;其父常保[a]曾任副都统兼三等轻车都尉;其兄为权臣和珅。[2][3][4] 和琳早年与其兄和珅一同就读于咸安宫官学,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由文生员补吏部笔贴试,就此步入仕途。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和琳因在处理杭州织造贪污案中行事妥帖,被任命为新任杭州织造,次年转任湖广道御史,并奉命巡视山东漕务。巡视漕务期间,和琳上奏了湖北按察史李天培官船私运,造成漕运迟缓的问题,乾隆帝嘉奖其刚直,相继拔擢[zhuó]和琳为吏部给事中、内阁学士,后又历任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正蓝旗汉军副都统等职。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侵扰后藏[b],次年,朝廷派将军福康安统师进剿,和琳协助运送粮草、军火物资进藏,并因功被授予都统衔,任驻藏大臣,不久又被擢升为工部尚书。战后,和琳与福康安等人会办善后事宜,并被授予镶白旗汉军都统、四川总督。[4][6]驻藏期间,和琳参与制定《钦定藏内二十九条章程》;参与改革西藏的驻防制度以加强边防;推行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共同掌握西藏地方官员任免权的制度,加强中央权力;推行金瓶掣签 制度,规范活佛转世;勘定西藏边界并设立鄂博[c];鼓铸西藏货币;改革西藏风俗并试图改变西藏的丧葬制度。[6] 乾隆六十年(1795年)二月,贵州、湖南苗人起义爆发,乾隆帝命时任云贵总督的福康安带兵镇压,当时,和琳正在从西藏入京的路上,得到消息后,他立即带兵前往,所部连战连捷,受到乾隆帝赏赐嘉奖,先后封一等宣勇伯、加太子太保衔。嘉庆元年(1796年),福康安战死,乾隆帝命和琳督办军务,但在进围平陇时,和琳因身染瘴气,病逝于军中,终年43岁。和琳去世后,晋赠一等宣勇公,谥忠壮,配飨[xiǎng]太庙,祀昭忠、贤良等祠;乾隆帝先后两次赐银令和珅为和琳在家中建专祠。和琳去世后,和珅作有挽诗:“看汝成人瞻汝贫,子女成婚任劳频。”[4][7]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诛,和琳因牵连被撤出太庙,拆毁专祠。[4][6] 和琳著有《芸香堂诗集》,并参与修撰《卫藏通志》。驻藏期间,和琳以自己特有的经历用诗歌描述了西藏的风光 和藏族的习俗,其藏事诗具有独特的价值。乾隆帝认为,和琳处事细心,遇事奋勉,“国家得一好大臣。”[6]现代学者唐文基认为,和琳曾为国家统一事业作过贡献,是一位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7]美国学者恒幕义在《清代名人传略》中认为,和琳本无功,不应受禄,仅因其兄的权势,才累获封赏。[8]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