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手米线-抖音百科
过手米线,德宏州阿昌族特有的小吃,是阿昌族以手抓食的品种之一。这种进食方式,在云南众多民族吃米线中尚属鲜见,不但用手抓食,而且还要用米线做皮,包入馅料。景颇族也有过手米线。在过去,过手米线是一道奢侈的大餐,只有阿昌族男人才能享用。根据其传统,吃过手米线时,尽量不用碗。[1][2] 基本信息
过手米线是云南德宏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的传统美食,阿昌族的特色风味小吃。2018 年,阿昌族过手米线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德宏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过手米线的制作过程复杂且讲究。食材采购方面,一大早阿昌族人家就要到集市上采购新鲜的猪精肉、猪脑、粉肠、豌豆粉、芫荽等。肉需切成 1 - 2 公分厚度在炭火上烤熟,七分熟口感最佳,然后切(剁)碎放入阿昌族特制的偏钵中。接着将猪脑、小肠用开水煮熟后分剁碎或切成小节放入盛有肉泥的偏钵中,再加入阿昌族特制的酸水和豌豆粉,边搅边加入酸水,直到冒子稀稠度恰好为止。期间可以适当加入杨梅汁、酸木瓜汁等,让味道口感更佳。一些人还会在冒子里加入适当的生里脊肉泥和鲜肝片。最后,在搅拌均匀的冒子上方覆盖上花生沫、切碎的香菜、辣椒、大蒜和烧熟的猪皮片。 吃时需先取一团米线置于手心,将拌料放在米线上,之后用手将加了拌料的米线送入口中食用,故而得名 “过手米线”。过手米线的米线一般用德宏紫红米做,又香又糯。配料有烤肉片、豌豆凉粉、花生米、香菜、大蒜、青辣椒、味精、芝麻油、精盐、酸水等。过手米线不仅味道鲜美,还承载着阿昌族的文化和历史。相传很久以前,户撒村里有一对恋人阿芒和阿依,为了让被土司关押的阿芒能吃到热乎又营养的食物,阿依在爱情的力量下创造了过手米线。如今,每当阿昌族的重大节日来临,男女老少则欢聚一堂,做上一大桌过手米线,一边享受着美味佳肴,一边庆祝盛大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