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山镇-抖音百科
五山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南部,东邻石牙镇,南与贵港市覃塘区古樟乡接壤,西靠小平阳镇,北与三五镇交界。总面积134.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43088人。历史上,五山镇曾长期属于贵县管辖,清朝时期属于山西里,民国初期属于樟木区。1969年1月,从青岭区分置,称五山公社。1984年,更名为五山乡。2018年,五山乡撤销,设立五山镇,行政区划代码改为451302115。截至2020年6月,五山镇下辖9个行政村。2019年,五山镇有工业企业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1] 地理位置
1952年4月划归原来宾县。乡辖9个村民委64个自然村。乡东西两翼山峦重叠,中部岭坡连绵。全乡总面积134.2平方公里,石山和高丘占53.44平方公里,属半石山区。六成为旱地,石灰石丰富,其他矿石少。三利水库属兴宾区最大的水库,该乡受益甚少。由于地少人多,可供开采资源贫乏,极大地制约经济发展。2006年,总人口31954人,其中壮族占85%,余为汉族,非农业人口占4%。男性16459人,女性15495人。主要语言为壮族北部方言,通用西南官话。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43.9人,2006年人口增长率为7.9‰。[2] 建置沿革 清朝,五山属贵县山西里,民国时,里改区,为樟木区辖。民国37年(1948),设五山乡,1949年属贵县第四区(青岭区)辖。1953年4月22日划入来宾属来宾县第十五区(青岭区)施村乡。1958年春设五山乡,仍属青岭区辖。同年秋撤区设公社时从青岭分出设五山公社;1962年撤公社复区时重归青岭区辖。1969年1月撤区再复公社时又从青岭分出设五山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11月改称五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9月撤公社设乡时称五山乡人民政府,自此沿袭至今不变。乡政府驻地五山街,昔以狮子山、龙船山、茫山、牙山、大甲山五山而得名。2006年,下辖9个村民委64个自然村。[3] 自然地理 五山乡位于来宾市兴宾区南部,东经109°110'24"—109°119'29",北纬23°19'48"—23°49'47",北回归线横贯境内中部。主要山脉坐落在乡境东西两部,最高山为雾茫山,在乡政府驻地西部3.1公里处,山顶西侧有一岩洞,冬冒热气环绕其顶似雾故名。东北——西南走向,长1.5公里,宽0.7公里,主峰海拔439米,山体为中层状灰白色石灰岩,与四周山峰相毗连。瓦峦山,亦称大通山,在乡政府驻地西北部5.2公里处,山呈圆形,层峦叠嶂,如瓦峦石,主峰海拔428.5米,为五山第二高峰。山体属中层灰白色隐晶质石灰岩,顶峰有三角控制点,北部山脚是来宾——小平阳公路。拉岜[bā]山,在华岭村南面1.6公里处,山形似人编织捕鱼工具,壮语称“拉岜加”,故名。东南走向,长约1公里,宽0.5公里,主峰海拔243米,山体为灰白色隐晶质石灰岩,南临贵港。境内多为时令河,流量不大。著名的河流有止马河,发源于贵港,成河于三利水库以下的止马村附近,自南向北流经乡北部,纵贯三五乡东部和厢城乡,于城厢中部的江头村西部注入红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