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青苹(Granny Smith),别名史密斯,原产澳大利亚,是一个世界知名的绿色品种[1]。
十九世纪中叶,原母树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Parramatta河附近Ryde村Thomas Smith夫人的农舍后院中发现;1895年,新南威尔士州立农业试验站首次引种,在Bathurst地方栽培;1974年,中国农科院首次将此品种从阿尔巴尼亚引入中国,同年传入河北省;1977年,昌黎果树所又从英国直接购入无病毒的苗木,河北省内各地均已引种试栽[1]。 澳洲青苹多年生枝黄褐色,光滑,皮孔多而大,椭圆形,凸出,横列;叶片中等大或较大,质中厚,长椭圆形,先端渐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叶柄与母枝的夹角较大,中脉稍弯曲,叶缘两侧平展或稍向上翘,锯齿较大,齿刻中深,多单式钝齿;叶面中间稍隆起,皱褶少,有光泽;叶背茸毛中多,叶柄中粗,基部微带浅紫色,托叶小,线形;花芽中大,卵圆形,鳞片稍松,茸毛多;果实大,扁圆形或近圆形,顶部稍窄;单果重210克,最大果重240克;果面全部为翠绿色,洼处色较深。果实发育至成熟需经170天左右,生理落果轻,成熟一致,熟前不落果,10月中下旬采收[1]。 主要介绍
原母树于十九世纪中叶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洲Parramatta河附近Rydc村Thomas Smith夫人的农舍后院中发现,有人 认为这株树可能是一种法国酸苹果(Franch Crab)的实生后代。1895年,新南威尔士洲立农业试验站首次引种,在Bathurst地方栽培。进入二十世纪后,栽者渐多,果实大受消费者欢迎,成为一世界性的标准品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阿根廷均以此为主栽品种,欧洲各国及美 国亦常见栽培。中国农科院于1974年首次将此品种从阿尔巴尼亚引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