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投降

战败国向战胜国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投降
无条件投降,是指战败国向战胜国不附任何保留条件的投降。意味着战败国被彻底击溃。战败国投降后,应即执行投降书中战胜国规定的条件和要求。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在柏林投降,同年9月2日法西斯日本东京湾同盟国的投降,是无条件投降的典型案例。[3][4][5]

起源

在美国内战期间,格兰特发展了林肯总体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无条件投降”的思想。[2]
内战开始时,格兰特信奉拿破仑关于有限战争的歼灭战略,把歼灭敌人的军队作为军事行动的首要目标。他认为仅凭一两次战役就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但是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北方连连失利,而南方军队十分顽强并有赢得战争胜利的可能,于是他的观点开始发生变化,想要停止占战争,只有将南方的军队及人民都征服,否则战争是不会结束的。最后格兰特把战争的目的从消灭敌军发展成为摧毁敌人进行战争的资源上,进而据此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无条件投降”的思想。[2]
1862年1月27日,林肯发布第一号命令,北方军队向南方发起全面进攻。格兰特率军攻占了两个战略据点:亨利堡和多纳尔逊堡。在进攻多纳尔逊堡时,南方叛军要求谈判停火,格兰特回答:“除了立即无条件投降外,不接受其它任何条件。“限令无条件投降的格兰特”的称号随之传遍全国。进而据此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无条件投降”的思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