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摄影机的人

1929年上映于苏联的纪录电影
1
3
《持摄影机的人》(俄语: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又译《手持摄影机的人》)是一部1929年实验的无声纪录片,由俄罗斯导演吉加·维尔托夫(Дзига Вертов)所执导。该片在乌克兰VUFKU电影制片厂制作,影片记录著乌克兰和其他前苏联城市的都市生活面貌。从破晓到薄暮,显示苏联人民工作与玩乐,并与现代生活的机械装置互作结合。片名中的摄影师和在影片内所呈现的现代苏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称为本片的‘角色’。这部影片维托夫以多种电影技术的发明和开展而闻名,比如多重曝光、快动作、慢动作、停格(freeze frames)、跳接、分割镜头、斜视镜头、极特写镜头、推轨镜头、倒转连续镜头(footage played backwards)、动画和一种自我反射风格(a self-reflexive style)。(主要把画面分割两半对映以推轨镜头呈现;另一半为相反的斜视镜头)。

剧情简介

《带摄影机的人》是一部具有很强纪实性和多义性的作品。这部经过精心剪辑的纪录片是维尔托夫“电影眼睛”理论的直观表现,它没有布景,没有字幕,也没有演员道具。影片呈现了一个缜密的套层结构:表层上是一部纪录苏联劳动人民平凡生活的城市交响曲,其内层则讲述了摄影机如何纪录生活、摄影师如何进行拍摄和剪辑。表层的城市交响曲可以分为观众入席的序曲、城市的黎明、劳动人民的辛勤工作和工作后的休息与艺术实践。在内层结构中,从带摄影机的人拿着摄影机走出门口开始,讲述了通过“电影眼睛”即摄影机来纪录现实社会的过程。影片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纪录下了一个时代一个城市的现实生活场景,更多地在于其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所实现的价值。在技术方面,本片创造了分割画面、二次曝光等剪辑手法;在理论上创造了“自我暴露”的拍摄手法,即摄影者出现在影片中。所以本片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持摄影机的人》DVD封套
本片是一部纪录前苏联劳动人民平凡生活的影片,也是一部关于摄影机如何记录以及摄影师剪辑师工作的影片。其基本可以分为观众入席的序曲、城市的黎明、劳动人民白天的辛勤工作以及人民工作后的休息与艺术实践。影片拍摄于苏维埃革命之后,片中有强烈的马克思主义阶级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