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吸浆虫-抖音百科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分为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两种,河南以麦红吸浆虫为主,麦黄吸浆虫主要发生在豫西等高山地带和某些特殊生态条件地区。小麦吸浆虫为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主要小麦栽培国家。国内的小麦吸浆虫亦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的小麦吸浆虫主要有两种,即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小麦红吸浆虫主要发生于平原地区的渡河两岸,而小麦黄吸浆虫主要发生在高原地区和高山地带。 简介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为害,造成小麦籽粒秕[bǐ]粒、空壳,幼虫还能为害花器、籽实。小麦受害后由于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为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长势,田间表现为贪青晚熟。受害小麦麦粒有机物被吸食,麦粒变瘦,甚至成空壳,出现“千斤的长势,几百斤甚至几十斤的产量”的异常现象,主要原因是受害小麦千粒重大幅降低。小麦吸浆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一般可造成10%-30%的减产,严重的达70%以上,甚至绝收。 形态特征
麦红吸浆虫雌成虫体长2~2.5mm,翅展5mm左右,体桔 红色。前翅透明,有4条发达翅脉,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触角细长,14节,雄虫每节中部收缩使各节呈葫芦结状,膨大部分各生一圈长环状毛。雌虫触角呈念珠状,上生一圈短环状毛。雄虫体长2mm左右。卵长0.09mm,长圆形,浅红色。幼虫体长约体长3~3.5毫米,椭圆形,橙黄色,头小,无足,蛆形,前胸腹面有1个“Y形”剑骨片,前端分叉,凹陷深。蛹长2mm,裸蛹,橙褐色,头前方具白色短毛2根和长呼吸管1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