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为威海工业新区,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境内,地处威海城市群的中心地带。总面积为297平方千米,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78平方千米。威海工业新区成立于2006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于2008年4月29日正式成为威海市政府规划建设的新型工业城区。作为威海城市群的中心地带,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根据规划,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在10年内发展成为一个拥有30万人口的工业新城。因此,该开发区被视为山东半岛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城区之一。在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工业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更名为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为临港区。目前,威海市共有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是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园区结构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于2005年,2006年3月成立省级开发区,2013年1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区位于威海市区中部,地处威海全域城市化和市域一体化的中心节点,总面积297平方公里,现辖草庙子、蔄山、汪疃[tuǎn]3个镇和黄岚办事处,169个村,5个居委会,13万人口,是威海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极和最新城市拓展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综合实力开发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工业区”。 这是一座区位优越、环境优美的希望之城。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多个国家级战略的核心地带,发展潜力巨大。这里气候宜人,风光秀美,空气质量优良,拥有胶东地区最好的温泉资源,适宜人类居住生活,拥有中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等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