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才子

明代唐伯虎、祝枝山等的合称
所谓的“古代四大才子”是指明代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因他们在诗词、绘画、书法上各有千秋,且四人均生活在苏州地区,因而被后人合称为“四大才子”。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时下文史界在论及四人时多视其为整体,部分学者更将其定位为文学社团。

人物生平

唐寅

唐寅(1470—1523),祖籍晋昌,即建国后的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1]其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唐家在苏州皋桥头开酒肆营生。[2]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19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先后逝世,妻子在他24岁时病逝、妹妹相继也离开人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其间可能又娶一妻,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妻子也因之离去。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1][3]唐伯虎36岁时,选中了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唐伯虎接手时,这里已是一片废墟。不过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幽静,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颇有几分山野之趣。于是,他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然只有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3][4][5]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后娶沈氏,或名九娘,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