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足纲

软体动物门中发育最完善、最高级的一个纲
头足纲(学名:Cephalopoda)是软体动物门中唯一可以快速游泳的纲;[8]软体动物门中形态和行为最复杂纲之一。[14]腕环生于头部前方用以捕食、运动,故名“头足纲”。[5][6][15]截止至2019年,已知已灭绝的头足纲超过10000种,现存约800种,[16]根据壳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亚纲四鳃亚纲(Tetrabranchia)和二鳃亚纲(Dibranchia)。[17]
其壳的形状有直形、弓形环形和旋卷形等。[15]雌雄异体[14]除鹦鹉螺属,其他头足纲动物会改变体色,[14]通过伪装、喷墨或喷气等多种途径进行自我保护。[16][8]头足纲肉食性,[14]营底栖、游泳或浮游生活,[8]具有独特的洄游行为,覆盖整个生活周期,具明显的季节性和方向性。[3]数亿年前,头足纲是世界海洋中的优势类群,[16]全部海生,遍布世界各地的海洋。[7]其分布广泛,热带温带寒带海域,潮间带、沿岸区、近海区、外海区和深海区均有踪迹。[9][3]
头足纲化石种类丰富、分布广泛,是一类重要的标准化石,特别是在奥陶纪及中生代两个时期。其是划分和对比奥陶纪及中生代海相地层的主要化石。[6]同时,头足纲动物全为海产,是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10]此外,头足纲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13]乌贼肉有活血化淤的作用。[18]此外,巨型头足纲动物如鱿鱼和章鱼也是海洋动物民间传说的重要来源,[14]如召唤邪恶信徒的克苏鲁与传说中的挪威海怪克拉肯(Kraken)。[19]

起源演化

头足纲出现于晚寒武世,延至现代。[20]头足纲外壳亚纲最早出现于晚寒武世,奥陶、志留纪时第一次达到全盛,直壳鹦鹉螺发育。中生代时第二次达到全盛,菊石发育。中生代末,外壳亚纲鹦鹉螺一属外全部绝灭。内壳亚纲在古生代少见,中生代才开始出现,在新生代进一步发育。[9]现代的头足纲,其硬壳多包藏于软体之内(内壳亚纲)。[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