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类

汉语词类
关于汉语词类研究的重要性,龙果夫教授在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序》中有这么一段精辟的论述:“词类问题)有巨大的理论的和实用的意义,因为各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本质反映在词类上。离开词类,既不可能理解汉语句法的特点,也不可能理解汉语形态的特点,因而也就不可能说明汉语语法,无论是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实用的角度。”正是基于这一点,又由于汉语自身特点的原因,汉语词类问题一直是语法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从《马氏文通》至今,虽几经反复,犹未有定论,大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1][2][3]

简表

汉语词类表1

名称
定义
语法特点
类别
举例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  称的词。
词前可加数量词,不能加“不”、“很”副词
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了”。
具体名词
人 牛 山 水
抽象名词
友谊 立场
观点 思想
表示方向位置的词。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后。
方位词
东 西 南 北
代词
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且不带修饰成分。
我 你 他 我们
指示代词
这 那 这里
疑问代词
谁 哪 什么
动词
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
词前可加副词。
词后可加“着”、“了”、“过”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
不及物动词
(自动词)
醒 病 觉悟
及物动词
(他动词)
看 写 打
调查 讨论 认为
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的词。(能愿动词或助动词) 
词后不能加“着”、“了”、“过”时态助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表示可能
能 能够 可以
表示必要
该 当 应当
表示愿意
敢 肯 愿意
表示动作趋向的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趋向动词
来 去 上 下
进来 出去
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词前可加副词。
词后可加“着”、“了”、“过”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
性质形容词
大 小 英明
状态形容词
雪白
红通通
表示数目的词。
与量词结合,称数量词。
基数词
百 千 万 亿
第一 第二 第三
分数词
百分之二十
倍数
一倍 十倍 百倍
概数词
几(个) 一百上下
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与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名量词
(物量词)
一把(镰刀)
一屋子(人)
动量词
去一 说一
副词
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前作状语
不能和名词组合。
表示程度
很 太 最 非常
表示范围
都 全 只 统统
表示时间
正 刚 又 曾经
表示否定
未 没有(看见)
表示语气
偏偏 也许 简直
起转介作用的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
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
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谓语,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
表示处所、方向
在 向 从 往
表示时间
从 自从 当
表示状态方式
用 以 按照
表示原因
由于 因 因为
表示目的
为 为了 为着
表示比较
比 跟 同
表示排除
除了

汉语词类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