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深

明代文学家、书法家
陆深(1477—1544)是明代文学家和书法家,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他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从小聪明过人,五六岁就能辨字义并朗诵古诗,稍长之后对经史有深入研究,文思敏捷。弘治十八年他中进士,被任命为编修,但因刘瑾的嫉妒而被调到南京担任主事。刘瑾被诛后,陆深恢复职务,并逐渐升迁至四川左布政使,最终成为詹事府詹事。他去世后被追赠礼部右侍郎,并谥号为文裕。陆深的书法风格遒劲有力,如铁画银钩。他的著作丰富多样,在明代上海人中独树一帜。上海的陆家嘴地区也因为他的故宅和祖[yíng]而得名。

生平简介

陆深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六十八岁。先祖世居华亭,曾祖德衡于明初入赘于上海浦东洋泾章姓人家,这是陆氏定居浦东之始。幼年聪明过人,五六岁即能辨字义并朗诵古诗,稍长洞究经史,文思精锐。少与徐祯卿相切磨,以文章有名。又善书,仿李邕赵孟頫体。[1]
弘治十四年(1501)至应天府(今南京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后中会试第九名;第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二甲第八名。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正德十二年(1517)受皇帝简派,担任同考官,舒劳、夏言等皆为陆深所得士,后来都成为名臣。
陆深[zhuó]为国子监司业。丁父忧归。服满,不服补。朝中大臣,纷纷荐举,起为祭酒,充经筵讲官,在帝前讲课。讲章原多由内阁删定。一次讲课完毕,陆深对世宗说:“臣今日讲章经阁臣改[zuǎn],其间必自有深意。然臣愚以为,嗣后且存诸臣所见,各尽其忱。一则圣德日新,广延纳[yǒu];且壅蔽之患,永杜后来。”他的这一要求得到了世宗的许可。原来的讲章是桂萼更定的,桂萼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此人性情狠,好排斥异己,陆深改讲章事,被桂萼责为欺罔,陆深只得上疏谢罪,世宗批答说:”讲章阅看系旧规,不必更改。若有所见,当别具闻。“于是陆深条奏有关圣学干余言上于皇帝。由此,更受桂萼所忌,被[zhé]延平府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