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城镇

中国台湾宜兰市宜兰县下辖镇
头城镇(台湾话:Thâu-siânn-tìn)是台湾宜兰县的一个镇,位于宜兰县最北端之狭地,总面积为100.893平方公里,人口为31,082人(2009年)。头城镇是宜兰县最早开发的地方,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于其境内设有7座车站,数量为台湾各乡镇市区之最。另辖有龟山岛(隶龟山里)及钓鱼台列屿(隶大溪里)。[1]

历史沿革

头城境内原为噶玛兰族活动地区,1634年西班牙人进而控制本区。1642年,荷兰军队使西班牙人退出台湾,本区为“淡水地方议会区”。1662年郑成功荷兰势力逐出台湾,1664年荷军再度控制噶玛兰地区,1668年荷人在台湾的控制告一段落。康熙年间的《诸罗县志》与《东征集》中皆提及蛤仔难原住民汉人交流状况,显示在清初汉人即与本地原住民来往。汉人开垦噶玛兰地区最著名的当属吴沙
1787年吴沙入垦三貂角,在1796年入乌石港,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噶玛兰原住民与开垦汉人间的战争使开垦行动又退口三貂。1797年噶玛兰地区爆发天花疫情,吴沙将药予原住民,原住民便供汉人土地开垦,头围是汉人在东部第一个建立的开垦据点,当时是噶玛兰地区人口及商业之最,所以又称“头城”。1812年宜兰地区设立噶玛兰厅于三结街(今宜兰市),为避免与厅治冲突而将头城之名改为“头围”,并驻有县丞
1875年噶玛兰厅改设宜兰县本区属之。1895年台湾割让,1897年日本改行政区为头城辨务署,1898年改宜兰辨务署头围支署,1900年再改宜兰厅头围支厅,而至1920年台北州宜兰郡头围庄,本镇的行政区大抵确立。1945年日本投降后初期改台北县宜兰区头围乡,1946年9月更名为头城乡,1948年再改制为头城镇,至今是宜兰县最北端的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