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税收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税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1] 纳税申报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纳税申报表或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中,主要项目包括:税种、税目、应纳税项目、应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项目、计税依据、扣除项目及标准、适用税率或者单位税额、应退税项目及税额、应减免税项目及税额,应纳税额或者应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额,税款所属期限、延期缴纳税款、欠税、滞纳金等。[1]纳税申报的方式一般包括:直接申报(上门申报)、邮寄申报、电子申报、银行网点申报、简易申报和其他方式等。[1] 纳税申报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一项法定义务。[2]严格执行纳税申报制度,有利于增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法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的自觉性,对提高计算应纳税额的正确性,防止错缴漏缴税款,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保证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税款,查处税务违法行为,降低税收成本。[2] 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纳税申报作了如下规定: